阴湿既盛,则使人下体多寒,阴不上升,常沉而下。不应利水,利之似反伤阴,不知用利药于地黄之内,正取其利,以行其润之之力也。
王肯堂以市井之人,日间冒暑经营,夜间开窗露卧,先伤于暑,后感于寒,用六和汤、五苓散,此乃圆机。然伏邪温热诸证,皆由冬时伏寒所致。
《礼记·月令》曰:孟夏行秋令,则民多大疫。脑髓乃人身立命之物,岂可流出乎?
此皆对症之方,法可遵从。三盛病在阳明,饮食愈少,津液就枯。
《南中志》曰:永昌郡有禁水,惟十一二月可渡,余月则杀人。此症直决为膀胱伏热,是因其人精神饮食有余,渴常饮冷,便常不快,是以知之也。
然而其中之为是为非,为真为伪,吾乌乎辨之哉。今改用分两为汤,取其功之速,亦经权之道也。